遊戲配件
-
角色卡6張
-
媒體卡45張
-
網路9張
-
廣播9張
-
雜誌9張
-
報紙9張
-
電視9張
-
議題卡50張
-
表態卡12張
-
空白議題卡10張 可依格式寫入自己想討論的議題
遊戲設置
STEP.1
依人數的不同,隨機抽取對應數量的議題卡,置於一旁為議題牌庫。
人數 議題卡數
3~4 5
5 4
6 3
STEP.2
依人數的不同,每位玩家發配對應數量媒體卡作為起始手牌,餘下的媒體卡放置中央作為公共牌庫。
人數 每人媒體手牌數
3~4 5
5~6 4
STEP.3
每位玩家發1組意見表態卡(1O、1X)
玩法
1.回合開始
回合開始時,從媒體牌庫開啟一張媒體卡置於中央,作為「支援媒體卡」。
該牌表示議想世界鼓勵少數言論的發聲,只要是少數的陣營都會受到該牌的協助。
2.發現議題及呼籲
從議題牌庫拿取1張議題卡,第一回合由發牌玩家擔任首局的意見領袖,由該名玩家開始說明對議題支持或是反對,並敘述理由為何,意見領袖說明完畢後,依順時針順序讓每位玩家依序說明。
※備註:卡牌上的意見僅供參考,玩家可以說出更多關於自己的想法。
※範例:玩家RK是意見領袖,在安樂死議題上表示反對的看法,並且告訴大家為什麼,結束後換下一位玩家說,直到所有玩家都說過。
3.正式表態:支持或反對
當所有玩家針對議題及意見說明完畢之後,玩家選定一張表態卡覆蓋在桌面上,用來表示支持或是反對,並待所有玩家覆蓋完畢後同時開牌。
(此階段的表態可與前一階段的呼籲不同)
範例:玩家RK在議題的呼籲上極力反對安樂死這個議題,但他最後被說服了,在表態階段出了支持卡。
4.決定少數及唯一少數
I. 出現少數方,則步驟1. 置於中央的支援媒體卡會與少數方相同陣營。
II. 出現「平手」或「全體意見一致」情形時,支援媒體卡會與意見領袖持相反意見。
III. 在5~6人進行遊戲時,出現「唯一」少數,將再開啟一張支援媒體卡來支援唯一少數。
(唯一少數=僅有一個人和其他人的表態不同)
5.媒體操作階段
玩家必須選定一張媒體卡覆蓋在桌面上,待所有玩家覆蓋完畢後同時開牌。
6.媒體
所有玩家覆蓋完畢後,同時翻開媒體卡,並「將數字由小到大排序」,排序過程也包含場上的支援媒體卡,結果會像撲克牌接龍一樣。
※範例:17為支援媒體卡,6、18、35、44為表態支持的玩家媒體卡。
因「全體意見一致」,所以支援媒體卡(17)轉變為反對牌。
7.輿論引爆
I. 依照步驟(六)排序,在由小到大的排序的過程中,只要出現連續的相同表態,則會產生輿論引爆。
和輿論引爆相同表態的所有人,都可以自媒體牌庫抽1張媒體卡到手牌。
此外,在兩張連續相同表態的媒體卡中,出數字第二小的玩家可以取走議題,並成為下一局的意見領袖。
※範例:A:35取走議題、O陣營每位玩家抽取一張媒體卡。
※範例:B:6和17引爆輿論,17取走議題。6和17表態相同且連續,18和35也表態相同且連續,但6和17數字較小,先產生了輿論引爆,每位O陣營玩家抽取一張媒體卡。
II. 依照步驟6排序,玩家沒有連續打出相同表態,則數字最大的玩家引爆輿論。
和輿論引爆表態相同的所有人,都可以自媒體牌庫抽1張媒體卡到手牌。
同時,數字最大的玩家可以取走議題,成為下一局的意見領袖。
該行動結束後,將已經排出的媒體卡保持不動放在一旁,並且開啟新的回合,從步驟1開始。
※範例:44取走議題、O陣營每位玩家抽取一張媒體卡。
進階玩法
遊戲附有六張角色卡,每張角色卡有各自的正義觀點,遊戲開始時,每位玩家可以選擇一種角色扮演,在2.發現議題及呼籲階段,可以嘗試用扮演的角色正義觀點來描述議題,尋求支持及認同。
有些議題卡會附上ICON協助玩家進行辨識,讓玩家們了解相關正義觀是如何敘述意見。
正義觀簡述
提倡追求「最大幸福」,認為人應該能做出「最大善」的行為,重視計算及結果是否符合多數的最大利益。
形象:經濟學家
格言:為多數人爭取最大的福祉
理念:經濟學家或統計學家面對社會問題時,擅長尋找指標量化並比較分析,用計算來爭取多數人的最大的福祉,使最多人受惠。
認為人是自由的,只要自由不互相侵犯,做任何事情都不應該被限制。
形象:集團總裁
格言:最好的政府,就是管最少的政府
理念:企業家多半提倡自由競爭,並且主張小政府,政府只要有能力保護個人自由、防止自由被侵犯即可。
以人為本,人的存在即是目的,而不是把人當成為了達到某種目之代價或犧牲品。
形象:人權律師
格言:人是目的,而不是手段
理念:人權律師在事物的思考上會以人為主體出發,主張生命無價,具有不可侵犯及不可回復性。
關注權利和義務、收入和財富、權力和機會的分配方式,例如:社會資源的重分配。
形象:社運鬥士
格言:狀況如此,並不代表應該如此
理念:長期關注社會運動人士都具備此特性。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狀態其實充斥著不平等以及歧視,社會運動者往往會發現這些狀態,於社會提出倡議。
關注於權力、職位、榮譽如何被分配,以目的論出發,決定事物如何被分配。
形象:高等軍官
格言:任何正義都有其目的
理念:為什麼這樣做?目的是什麼?這是此主義關注的焦點,他們認為適合的人就要放在適合的位置,且獲得該有的待遇。例如廚師與學徒要共同爭取一件好廚具,此正義觀就會考慮廚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做出好料理,因此會將廚具交給廚師。
權力、職位、榮譽就如同範例的廚具,高等軍官會依照此原則分配這些事物。
透過社群賦予義務,如果這個義務為善,那麼即是正義,反之亦然。社群群體必須要遵從的這樣的正義。
形象:首都市長
格言:有歸屬就有責任
理念:社群主義強調群體繼承而來的義務,好比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犯下了戰爭屠殺罪刑,那麼之後出生的德國人也會背負著這樣烙印,即便沒有實際參與也應付出代價及道歉。
有良知的政治人物往往都被貼上這樣的標籤,因為選民選出了代表,他負擔的是選民或地方賦予他的義務。